解读血常规
时间:2016-07-27
浏览次数:199
来源:
随着医学发展,检查技术越来越高端,医疗设备越来越贵重。其实,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大便常规“三大常规”化验以及尿微量蛋白等检查这些最便宜、最基本的检查,涵盖了身体很多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,是健康体检、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。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,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。
轻度异常莫心慌
在血常规化验检查报告中有时某项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,请您不用恐慌。对健康体检者来讲,大部分“偏离”属于正常情况。可能与抽血前没有喝水、没吃早餐,导致血液浓缩有关。白细胞易受情绪、环境的影响;剧烈运动、饱餐,或服用某些药物,会导致血小板升高。
重点先看四大项
有的血常规化验项目多达20多项指标。从医生的角度讲,每个指标都很重要。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,要全部了解这么多的指标确实有难度。对无血液病的体检者,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白细胞计数(WBC)、红细胞计数(RBC)、血红蛋白(HGB)、血小板总数(PLT)4大项即可。
如果4大项没有问题,而其它项存在问题,虽然也有可能是血液疾病引起的,但多数情况是没有休息好、失水过多等问题引起的。如果4大项中的一项出现问题,同时还有其它子项超标,很可能是特定疾病的指征。
大项结合小项看
如果这4大项任何一项出现问题,就要结合其它小项确诊是否有疾病。
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压积三者升高,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,提示血液粘稠。三者同时降低时,提示贫血,根据细胞的大小及染色分为缺铁性贫血、失血性贫血、恶性贫血。如果是临界或者轻度的话,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物,如黑木耳来调节。
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而淋巴细胞比率下降,常见为急性细菌感染;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而淋巴细胞比率升高,常见为慢性病毒感染。
血小板高于正常值,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,血小板太高容易出现凝血。血小板减低同时伴红细胞计数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,如女性月经期。
严重异常看医生
血常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,切不可忽视在全面检查基础之上,使结果互相印证,进行综合判断。
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压积三者中度以上下降,建议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、治疗。
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在机体损伤治愈、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异常,最好在一个星期后去体检医院复查。
血小板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,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脾功能亢进、白血病等,必须加以重视。血小板太低,身体容易出血,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。复查后血常规指标不恢复正常,则不能掉以轻心,应及时请教咨询医生。
血小板计数
原发性血小板增多: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,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。
反应性血小板增多:常见于急慢性炎症、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。
血小板减少: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急性白血病、急性放射病等;血小板破坏增多,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脾功能亢进,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,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。
血红蛋白与红细胞
增多: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。
减少:常见于各种贫血。
白细胞计数
增多:炎性感染、出血、中毒、白血病等。
减少:流感、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、药物或放射性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。
来源:检验医学网